春季常见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

作者: 时间:2019-07-11 点击数:

春季万物萌发,细菌极易滋生,且气温变化幅度大,干燥多风,人体免疫系统在经过整个冬季后易出现调节适应滞后、失控等现象。因此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加强新学期学校卫生防疫防控工作,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学校再次提醒广大同学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常见春季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日。一般表现为发病急,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偶有腹泻、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4-21日,通常为18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三)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幼儿。水痘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最为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是分批次出现的皮肤黏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成人主要是再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簇的疱疹,常伴局部神经痛。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平均14天。

(四)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血液和氧气充足的部位繁殖最快,因此常见于肺,但也可以发生于其他部位,称为肺外结核病。根据是否已经出现症状,可以将肺结核分为潜伏期肺结核和活动性肺结核。前者无任何肺结核症状,也不具传染性;而后者则可有咳嗽、咯血、疲乏、盗汗、发热、气短和胸痛等症状,传染性较强。

(五)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其中成人中腹泻更常见,病人患病急性期和症状消失后3天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多数患者发病后2-5天即可康复,恢复后无后遗症,但严重者可因腹泻脱水致死。

二、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一)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春季传染性疾病。

(二)为有效预防春季流行性疾病,应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

(三)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捂住口鼻;

(四)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双手要用力擦洗所有皮肤表面,持续10—15分钟,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一次性毛巾,杀死病毒;

(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时间达半小时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要勤晒被褥、勤换洗衣服;

(七)注意营养,适当增加水和维生素的摄入;

(八)不要共用毛巾等卫生间个人用品,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

(九)员工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校医院进行治疗,不得带病上学,同时要将相关信息及时报送学院辅导员老师。